小米在印度,Are you OK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作者 | 张凯旌
编辑丨高岩
来源 | 野马财经
连续两个月遭到指控,小米在印度还要搭进去多少钱?
近日,据媒体报道,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宣称,中国智能手机供应商在过去几年逃避了数十亿美元的税收。其中小米已发现的逃税金额为85.11亿卢比,包括关税68.25亿卢比、商品及服务税16.86亿卢比。仅按照当前汇率计算,这部分累计的逃税金额约7.4亿元人民币。根据当地法律,小米很可能面临被追缴相应逃税金额、并且被罚款的情况。
来源:罐头图库
看似是一笔巨款,但如果与6月印度针对小米的另一项指控相比,只能算小巫见大巫。当时印度监管机构以“向外国实体非法转移资金”为由,冻结了小米印度公司555.13亿卢比,约合人民币48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小米2022全年的经调整净利润为85亿元。而如果过去两个月来自印度的指控落地,小米去年利润的三分之二将“化为乌有”。面对这样的不利局面,小米还会留在这片已经奋斗了近十年的海外热土吗?
因为营商环境和政策的多变,印度一向被称为“外企坟场”。但对于小米来说,这片土地却有着不同的意义。
小米第一款手机发布于2011年8月,此后仅过了三年,小米就已经进驻印度市场;又过了三年,小米成为了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,市场份额达到26.8%。
可以说,印度市场的增长在小米崛起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。甚至有观点认为,是印度加速了小米IPO的进程。数据显示,2015年小米海外销售占收入比重为6.1%,至2017年这个数字已提升至28%。
雷军“Are you OK?”的经典名场面,也是小米在印度举办小米4i手机发布会时诞生的。
为了能在印度卖好产品,小米在本地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、精力。其先是选择了在印度互联网圈颇有名气的马努作为小米印度负责人;随后又在印度直接建厂,并广泛搭建基础服务设施,在各种广告中强调其零部件“75%产自印度本土”;此外,小米还是印度手机市场中为数不多可提供当地定制功能的品牌。
与此同时,小米此前联合顺为资本,围绕智能手机和MIUI生态在印度进行了深度投资。印度最大的影音版权方之一Hungama、最大的校园贷和新兴的白领贷Krazybee、最大的二手手机回收和维修公司Cashify等的股东中都有“小米系”身影。2017年小米还称将在未来5年向印度的100家创业公司投资10亿美元,以增加印度移动互联网的应用。
一系列组合拳下来,部分印度人甚至大有将小米认做本土品牌之势,印度之米(Mi from India)的口号深入人心。
来源:新华网
小米对印度情有独钟,可从7年前开始,印度收拾起小米来却一点不手软。2016年,印度曾把对手机零部件降了的关税,从5%加到了最高20%;2022年初,印度先是指控小米偷税漏税,后又指责其违反当地外汇法,并冻结了其价值555.1亿卢比(约合人民币48亿元)的资产。
两件事的核心其实都与交税有关。小米在印度本土生产销售的商品中,含有境外其他公司的授权技术,因此需要向技术提供方上缴一部分专利授权费。
不过,这套流程也能用来合理避税,做法是在有税收优惠的国家指定一家技术公司为本地企业提供支持,再将本地企业收入的一部分以版税形式向该技术公司转移。印度方面就认为,小米印度一直向三个外国实体缴纳大笔版税,实质是以此为由转移收入,规避缴纳所得税,因此需要重新征税。
事实上,近两个月小米印度遭遇的黑天鹅,正是上述两项指控的延续。6月,印度负责打击金融犯罪的机构向小米印度、公司负责人及银行发出通知,称小米涉嫌违反外汇管理法的指控成立;而最近两天的税收追缴金额,也是从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长口中传出的。
来源:罐头图库
“之前就有这些指控,但是具体得算账,就算到现在了,不是新鲜事。”有业内人士表示。
对此,小米的回应也一以贯之:小米印度所有运营活动严格遵守当地法律法规;将致力于与政府密切合作,澄清任何误会。其还曾强调,自己支付的版税完全用于旗下印度产品授权技术和知识产权费用,是合理的商业安排。
但仅是如此似乎不足以解决问题。上述业内人士认为,这些诉讼都会持续很长时间,即便有了阶段性结果,也可以继续上诉,而且税务局不同于国内刑事案件的强制执行。“没个三五年都没戏。”
更何况,印度对小米的监管还在加码。最新的规定是,小米等手机制造商的CEO、CFO、CTO、COO等关键高管职位,必须由印度籍人士担任,且公司供应商必须是印度本地公司等。
小米在印度的处境颇有点进退两难。
小米并不是印度监管处罚的孤例,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企业,智能手机厂商还是其他类型的品牌,不少在印度都曾有过类似的经历。不过,印度的追查也并非毫无章法,至少从时间线上来看,其动作是有迹可循的。
2020年年中,印度曾对在本地流行的59个中国App采取全面封禁措施,其中包括人们熟知的TikTok、快手、微信、微博等,理由是“它们从事的活动不利于印度的主权和完整,印度防御,国家安全和公共秩序。”不久后,脸书、推特等美国App也被纳入了印度的监管范围内。
在封禁之前,中国和美国的社交App占据了大部分印度市场;封禁后,印度大力扶持本土的社交平台,后者也就此迈入发展快车道。
如印度短视频平台Chingari,成立几年也只有百万级的下载量,禁止中国59个App的2020年,下载量超1100万次;另一家印度短视频平台Moj,TikTok被禁后两天在Google商店的下载量就达到了5万次。
在通过监管的雷霆手段尝到甜头后,印度将目光对准了中资聚集的手机行业。而小米作为常年占据印度手机市场份额第一的外企,自然更易成为重点照顾对象。
数据显示,2020年以出货量计算,小米在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28%,第一季度甚至一度超30%。同期,中国厂商对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的贡献达到77%,同比增加5%,且很可能会继续增长。
来源:Canalys数据
在此背景下,2021年印度开始突击审查小米税务问题,连带其他中国手机厂商也卷入风波中。比如去年7月,印度曾称vivo涉嫌洗钱;几乎是在同一时间,OPPO也被指控逃税。
不过,这次印度本土手机品牌并没有趁机崛起,包括Lava、Micromax和Reliance等品牌市场份额一直不足1%,而直到今年一季度,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市场份额仍高达70%以上。这很大程度上和中国手机“香”有关系,在同等价位下,中国手机的质量和性能均超越印度本土品牌,用户体验更好,消费者选择用脚投票。
当然,纵使印度在网友们心中留下过“不讲道理”、“脑回路清奇”的印象,其想进行指控,也要先考虑证据。就这点而言,长期为中国企业赴印度投资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李钦认为,与印度选择性执法有关。
李钦曾在《新京报》撰文,其中提到印度的法律可以用“高标准立法,普遍性违法,选择性执法”来概括。
简而言之,印度法律要求守法者达到的标准非常高,而执法部门一般又不会主动通知企业更正不合规行为,但违规行为一旦被发现,就会从违规第一日起计算罚金。如果有企业头铁坚持去法院硬刚,首先会惊叹于其审判效率,其次针对复杂的法律条款,企业和执法者的理解可能出现偏差。比如企业认为是合理税务筹划,执法机关认为是偷漏税、违法。那么最终如何认定,印度司法的自由裁量权很大。这就让企业摸不着头脑,产生不安全感。
艰难的营商环境下,已经有不少企业选择全身而退。
印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4年至2021年11月,有2783家在印度注册的外国公司关闭了其在印度的业务,约占在印跨国公司的六分之一,撤离的公司包括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、美国汽车巨头福特等。
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富士康。投资1亿多美元后,7月10日富士康声明称,已退出与印度韦丹塔集团价值195亿美元(约合人民币1410亿元)的半导体合资企业。
在此之前,富士康也曾被印度指控涉嫌隐瞒收入和避税、做假账;而且印度政府也一直没有履行在2021年底宣布的芯片产业激励计划,这项计划本可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达项目成本50%的财政支持。
来源:罐头图库
不过,雷军想要做出撤退的选择,显然要比郭台铭难上许多。2022年,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的出货量还占到全球出货量的20%,即使同比有所下降,也仍对营收有重要贡献。
但小米在战略布局上,已经做出一些变化。
6月底,小米在印度进行了大规模裁员。据印度《经济时报》,今年年初小米印度尚有1400-1500名员工,未来预计将减少至约1000人。对此小米的回应是,会根据市场状况和业务预测做出员工数量的规划。
此外,小米方面表示,其实过去的这些年里都没有在印度继续投资。而近期市场上一些有关“小米寻求在印度市场扩大线下零售”“小米印度公司表示正大力投资10000-15000卢比的设备市场,从而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”的报道也并不是真实情况。
野马财经注意到,这些报道的来源主要是外媒对“小米印度业务负责人”穆拉里什南(Muralikrishnan B)的采访。而小米表示,该“负责人”只是第三方的外包促销工作人员,这种说法是对业务和发展最乐观和理想的预估,实际上距离目标还有很大的挑战。
来源:罐头图库
不久前,小米与印度电子制造商签订制造蓝牙颈挂式耳机的合同,同样被解读为“加大投资”。而实际情况是,这类耳机在国内已经淘汰,没有代工厂愿意生产,而印度还有需求,因此小米便找国内的合作伙伴委托了一个印度的工厂代工。
来源:知乎
Omdia移动终端首席分析师李泽刚表示,不友好的政策肯定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布局。但从市场的角度来讲,印度的消费者是需要我们的产品的,目前看厂家在印度的经营偏向稳健和保守,受宏观环境的影响未来应该不会有激进的投入,而是把资源投入其他的机会市场寻求增量。
当前的小米,并非处在最好的时期。手机业务触到瓶颈,造车进展悬而未决……但公司依然需要拿出稳定的业绩,让市场恢复信心。在此背景下,确定性和谨慎对小米而言格外重要,而一个不稳定的印度市场,又能对公司提供多少帮助呢?
而这一点,雷军也未尝想不明白,只是在印度投入太大,壮士断腕一时还下不了决心。
你如何看待印度对小米和其他中资企业的指控?评论区聊聊吧!
责任编辑:
标签:
Copyright © 2015-2022 南非财富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